到今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迎來了回歸祖國第15個年頭,與此同時,新一任香港特別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宣誓就任,新任行政長官的上任,為香港市民帶來了許多新的希望和鼓舞。
在沒擔任行政長官時的梁先生已經是一名成功人士了,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只有勤奮努力、不斷進步才能成功”。這也真正鼓舞著香港基層社會里拼搏工作的人們,讓他們看到,在沒有官商背景的情況下,同樣出身貧寒,從底層起步,通過不斷打拼,最終事業有成。梁先生的成長之路正是許多香港市民希望走的路,充分體現了所謂的“獅子山下的精神”。 我們先來看看梁先生的一些人生經歷吧:
梁振英小時候,當警察的父親在山頂和禮賓府當差,薪金每月只有300多元,養一家5口人,難免捉襟見肘。更難的是,家里當時還有“遠憂”:警察退休必須搬出警察宿舍,而退休警察不得申請公屋。為了貼補家用,更是為了將來能有居住之所,家里決定前去附近的膠花廠領膠花和玩具物料回家加工,靠自己的雙手,為家里掙點錢。梁振英和姐姐、妹妹三兄妹都要參與其中幫忙。當時梁振英9歲,下午到學校上學,其他時間則要干活:要么背著幾十公斤重的材料往返家里與工廠,要么與家人一起做膠花,每月掙取300多港元的收入。就這樣一直做了3、4年,家里生活得以改善,并買了住房,終于熬過了做膠花的日子。“記得最后一次交完塑料花后,母親將送花的最后一個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來,說是要留給孫子。”——這是梁振英的第一堂人生課:不畏艱辛,自食其力。 青少年的艱辛還不僅于此。童年的深刻記憶還包括:為了節省車錢,步行個把小時上學;吃不起學校的伙食,回家吃午飯。1974年到1977年,梁振英赴英國留學,3年多時間里,他靠半工半讀維持自己的學習生活費用。他每周到快餐店打工3個晚上,每次6個半小時,回到宿舍時往往是凌晨了。和在香港一樣,為了省幾個車費,每天上學放學靠兩條腿走上十多公里的路。 我認為所謂的“成功”并沒有明確的界限,不一定做到梁先生這樣的才叫做成功,也許能做到家庭生活無憂,家庭幸福和睦,家人身體健康也算是成功。但走上成功的道路往往有類似的地方,而在我們公司里面其實也有跟梁先生相似的“成功人士”。以下是我收聽到的我司員工一些真人事例,下面以“他”來統稱。
他,在未到我司工作之前,為生計,一天做兩份工作,這種狀態維持了好幾年,直到來到我司工作,從一個普通的技術員做起,憑著對工作的高度負責,不斷努力工作。他已在公司工作了10多個年頭,他現在是某基層公司的副總經理。
他,只有小學學歷,他起初只是一名機修人員。“不怕臟不怕累,努力肯干”是一名優秀維修工的專業品質,他做到了,而且通過不斷的實踐創新,制造出一些適合當時生產需要的裝卸工具,提高了裝卸效率。后來,由于工作需要,調到業務崗位上,其通過不斷學習,積累經驗,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帶領基層公司創造出優越的成績。他在公司工作超過40年,是港航集團發展壯大的見證人,他是某基層公司退休領導。
這只是我們公司眾多“成功人士”中的例子,我相信,只要去發掘,你也可以找出你身邊的“梁振英”,并且通過你的努力,不斷學習,不怨天不尤人,你也可以能成為下一個“梁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