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航集團60周年到來之際,本人有幸作為一員,目睹它在發展歷程中的足跡,那些點點滴滴的往事,讓我記憶猶新,難以忘懷,且為之驕傲。
首先是為企業的持續發展而感到驕傲。我是80年代中加入企業的,當時,中山的國有企業屈指可數,省級企業就更加少了,只有4家,那就是原粵中船廠、中山糖廠、中山紙廠和我們企業。提起這4家省級企業,老中山人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真是響當當的名字。在那個年代,如果能進入這4家企業工作,可不容易,真是莫大的光榮啊!
199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把中山的企業推向了風口浪尖,用三年時間完成企業轉制,能否經受住考驗繼續前進?很多企業紛紛轉型合并,破產贖買,員工下崗、自找出路等,4家省級企業也逃避不了改革的步伐,先后進行了轉制,然而,只有我們的企業一枝獨秀,以“狼道精神”捕捉商機,沖破驚濤,展開臂榜,乘風破浪,大步前進,發展成為多個子公司的集團企業。如今,我們的企業將迎來60周年,卻依舊動力十足地奮戰在航運事業上,換發著新的活力,為中山的貿易運輸發展服務,為建設和美幸福中山作出積極的貢獻。我為我們企業的今天喝彩,為我們的企業而自豪,為我們的企業感到驕傲。
其次是企業的善舉。企業把關愛員工、服務社會作為已任。早在50年代中,就建有員工宿舍、幼兒園、員工飯堂,有自己的電影機、圖書室、健身室、乒乓球室,籃球場、還有海員歌舞廳,專門為員工服務,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讓員工安心工作。還設立了離退休人員管理辦公室,為近1000位退休人員服務,為孤寡老人上門解決實際問題,企業在1992年就已經成立了扶老基金會,幫助有困難的退休老人和有特殊困難的員工解決燃眉之急。據統計,扶老基金會已支付慰問金100多萬元。企業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每年,市舉行的慈善萬人行,我們積極捐款,勇躍參加游行,25年從未間斷,為了積極響應,我們還主動請英,建造花車、派出醒獅隊。記得有一次,是在1992年的農歷初七,我們組織了80多人參加活動,下午 5點多就集中了,在西區富華道等候晚上8點15分舉行的起步儀式,天下著毛毛細雨,寒意濃濃,但是,我們的熱情高漲。董事長、公司領導和大家一起,統一穿著雪白藍條的海員服,整齊地走在萬人行的隊伍中,格外的耀眼,特別招人,還有我們的醒獅隊在隊前開路,真是與眾不同,路旁的觀眾不時發出了贊美的聲音,聽著走著,身為港航的一分子,那種感覺真是很榮耀,太自豪了,心想,能為慈善事業出力是無上的光榮,現在想想記憶猶新。我們的企業和員工就是這樣,年復年地參與到各項震災、抗洪、扶貧、助學、助困、助殘等等的慈善捐款和活動中,不需張揚,只愿實實再再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和事。
再是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翻開企業的歷史,我們的工會組織是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已多次獲得省、市、系統的肯定及“模范職工之家”稱號的獎勵,我們的員工也早在1956年就獲得了全國先進生產工作者稱號,還有多位員工先后獲得全國、省、市的勞模、先進生產工作者,全國、市人大代表、十杰市民、十杰青年、全國優秀工會工作者、工會積極分子、全國金錨獎等等的稱號。
企業有健全的黨、工、團組織網絡,非常注重發揮它的作用,形成了良好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在我的腦海里,有幾件事特別難以忘懷,那就是:內河船隊與港澳船隊合并、解散客運船隊、分流裝卸女工班、總部東移中山港、幼兒園、中航一所、二所、燃料公司、物資公司、總公司分別進行的轉制,在這幾次重大的改革中,企業及時發揮了黨支部、工會組織的優勢力量,做好事前的宣傳和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依法周密地制定出分流安置的方案,確保了每一次改革的順利進行。不論那一次改革,它關系企業的發展,關系員工的切身利益,涉及分流安置的員工少則10幾人,多則就是近2000人,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不可估量的矛盾,尤其是總公司2000年的整體轉制(全體員工),得以平穩過渡,沒有一人上訪,一人鬧事,與黨、政、工的密切配合,職代會的統一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得到了中山市總工會的認同。在發展的歷程中,企業根據各個時期的情況,積極探索和開展符合自己實際的民主管理工作,轉制前,每年召開1-2次職代會,已開了19屆(2-4年一屆),轉制后,則以季度生產工作會、安全生產會、半年、年終總結會、企業發展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員工意見,統一思想,明確目標。
企業在70年代就開始了評先活動,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其中有:先進生產工作者、十隹員工、最隹員工、優秀黨員、優秀團員、五好女工等等,企業除了在經濟給予獎勵外,還組織他們外出活動,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和對他們的關愛。此外,為了激勵員工“熱愛企業、熱愛本職工作”,近年,企業還拔出300多萬專款,組織了近2000名員工及家屬外出活動,讓員工開闊視野,放松身心。在我們企業里,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和睦相處,上下融洽,每年組織的“三八節”“五四青年節”“中秋節”“籃球賽”等等的員工活動,公司領導都一起參加與民同樂。讓我印象最深的:有一次組織了500多名員工參加的休閑活動,11輛大巴車載著員工浩浩蕩蕩從早上6時出發,至晚上8時多活動結束,公司領導由始至終與員工同車、同吃,同游景區,一路上歡聲笑語,不分彼此,愉快地渡過了一天。在我們企業,這樣融合快樂的情景數不勝數。我想,正是有了這些和諧的土壤,孕育了港航人包容、善良的優秀品德,營造著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這些優良傳統,我們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代代傳承。
還有就是有特色的文體活動。企業有自己的醒獅隊、報刊、司徽、司歌,曾經還組織過二胡聲樂隊、拔河隊、足球隊、攝影愛好者隊伍,這些都是企業在不同年代組織起來有自己特色的文體活動的真實寫照,很讓人回味和陶醉。據了解啊,醒獅隊在60年代就已成立了,可了不起了,曾取得市比賽的第一名,最高技術的時候可以表演高臺采青(3人表演,其中1人頂著一根3-4米高,約10公分直徑的園柱,2人舞獅采青)、沙煲過樁、雙獅共舞等,每逢大型活動均參加助興,有不少單位、企業在開張及慶典的時候,也請我們的醒獅隊助興,特別的招人、喜慶。記得,企業在中山念堂舉行第五屆青年集體婚禮時,醒獅隊在紀念堂的排坊前迎親,10多輛載著新人的三輪車,在市民的祝福下,緩緩進入會場的情景,真是很隆重,太美妙了,讓人回味。我們的拔河隊啊,在80、90年代的時候是最鼎盛的,凡參加比賽均獲冠、亞軍。足球隊就更棒了,曾代表中山市參加全國大型企業足球賽,獲得了亞軍和唯一的“體育道德風尚”獎的好成績。我們有一批攝影愛好的員工,企業專門邀請了多位香港大師進行授課,在多次參加市的比賽活動中,獲得第一名的隹績。我們的報刊呢,在80年代就有了,由于我們企業的特點流動性大,員工分散,難以集中,因此,企業就通過報刊的形式,將經營的情況,生產的動態向員工公開,讓員工了解。在那個年代,要辦一份報刊可不容易呢!全是人工操作的,操作的人除了會排版、會畫畫、文字要寫的好外,還要會刻蠟紙和會印刷,不掌握這些技術是干不了的。刻蠟紙和印刷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有技巧和有耐心,一字一字地刻,一筆筆地刻圖,刻完后,還是一張張地印刷,然后亮干,在這過程中如果出錯了,就全功盡廢,重新再來,就是這樣我們堅持把報刊辦好,把企業的信息傳播到每條船舶,班組和員工中。公司領導很重視,給予了大力的支持,還親自提筆為報刊題字,目前我們有批熱心的通信員,為辦好報刊而共同努力。在90年代我們就有自己的司徽和司歌了,全都是員工自己創造的,司歌里的歌詞還是公司領導親自填寫的,他高度地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員工的工作、生活概括在歌詞中,激勵員工努力地工作,好好地生活,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每當我唱著這首歌的時候,有一種特別親切、特別昂揚的感覺,仿佛就在其中。
說起唱歌,我又聯想起一次參加全市的合唱比賽,讓我特別的難忘,那是1991年,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中山市組織了市、各鎮區、企業參加的合唱比賽,我們組織了一支80多人組成的合唱隊,為了不影響生產,我們利用晚上和休息的時間進行排練,盡管工作有多忙多累,大家毫無怨言,為了隊伍整齊,我們專門到廣州訂購了一批海員服裝,以展現我們港航人的精神風貌,大家可團結了,很認真地排練,只有一個共同的心愿:一定要把歌唱好,唱出航港人對黨的熱愛,就是這樣,經過層層的角逐,我們終于沖進了在中山紀念堂舉行的決賽,能夠參加決賽真是不容易啊!基本上都是機關的隊伍。決賽的時候,我們隊一上場,就響起了陣陣的喝彩聲,我們的服裝,隊伍的整齊,還有雄壯有力的歌聲,都是無可相比的,最后,我們獲得了“優勝獎”,雖然不是前三甲,但真是很了不起了,有的隊還得不到獎呢!大家很興奮,在員工們喜悅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團結的力量,看到了港航人的精神。
這些有特色的文體活動,激發了員工對企業的熱愛,鼓舞了員工奮發向上的斗志,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是我們企業的寶貴財富,相信,它將繼續激勵我們向著新的目標前進。